玄伯世家隽伟,仍属权與,总任机要,守正成务,为时名臣。
六、李宝
李宝(407年——459年),字怀素,甘肃临洮人。西凉凉昭王李嵩之孙。沉雅有度量,骁勇善抚接。建立后西凉,内附北魏,授使持节,侍中、镇西太将军、沙州牧、敦煌公,累迁外都大官,内都大官。享年五十三,追赠镇北将军谥号宣。
宝家难流离,晚蒙归正,大享名器,世业不殒,诸子承基,俱有位望,后嗣竞开创大唐盛世王朝。
五、穆宗
穆崇(?——406),山西大同人。机敏便辟,追随道武帝,二次救主,及率部援救洛阳之功,拜豫州刺史,迁太尉、封宜都公。后参豫拓跋仪谍反,为道武帝宽恕。去世之后,谥号丁,谓有始无终之意。
“崇早著诚节,遂膺宠眷,位极台鼎,至乃身豫逆谋,卒蒙全护,明主之于劳臣,不亦厚也,从享庙庭,抑亦尚公之义”。庆流后裔,子孙俱显名于世
四、源贺
源贺(407年——479年),青海乐都人,南凉王秃发傉檀之子。伟容貌,善风仪,太武帝素闻共名,器其机辨。赐西平候,拜龙骧将军,每成先锋陷阵。大破北凉,官至太尉,封西平郡公,赐名源贺。以定策之功进爵西平王,后改封陇西王。享年七十三,追赠侍中、太尉、陇西王。谥号宣。
源贺堂堂,非徒武节而己,其翼戴高宗,庭抑禅位,殆社稷之臣。
三、李顺
李顺(?——442年),字德正,河北赵县人。博涉经史,有才策,知名于世。历官中书侍郎从征蠕蠕,以筹略之功,甚见宠待,参与平定胡夏,十二次出使北凉,颇有动绩,累迁散骑常侍、凉州刺史、高平郡公。宠遇弥厚,政之巨细无所不参。为崔浩诬告,坐罪赐死。后因二子于献文亭时期得宠于时,追赠侍中、太尉公、高平王,谥号宣。
“顺器宇才识,一时推重,谋宣中国,气折外蕃,所以世祖垂心。而崔浩侧目。以兹盛德,克广其美,宗诸扶疏,人位盛显,可谓李虽旧族,其世唯新矣。”
二、崔浩
崔浩(381年——450年),字伯渊,河北故城人,崔宏之子。少好文学,博览经史,玄象阴阳,百家之言,无不关综。研精义理,时人莫及。“容貌织妍如美妇人,而性敏达,长于谋计,常自比张良,谓己稽古过之”。恭勤不怠,其砥直任时,不为穷通改节。历辅三世,政事筹策,言听计从,宁廓区夏,遇既隆也,勤亦茂也。官至司徒,封东郡公,谋虽盖世,威未震主。因“国史之狱”,未途邂逅,遂不自全,时年七十,惨遭诛夷九族之酷。
浩才艺通博,究览天人,岂鸟尽弓藏,民恶其上?将器盈必概,阴害贻祸。何斯人而遭斯酷。
一、高允
高允(390年——487年),字伯恭,河北景县人。少孤夙成,有奇度,性好文学,博通经史天文术数,累官中书侍郎、镇东将军、中书监,册封咸阳郡公。历事五帝,出入三省,五十余年,依仁游艺,执义守节。享年九十八,追赠侍中、司空,谥号文。
允“蹈危祸之机,抗雷电之气。处死夷然,忘身济物。辛悟明主,保己全身。自非体邻知命,鉴照穷达,亦向能以若此。宜其光宠四世,终享百年。”
参考资料《魏书》
图片来自网络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