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问最近哪部古装剧最值得一看,那绝对是由柏杉执导,杨旭文和杨志刚领衔主演,张子健、王劲松、范明特别出演的志怪单元探案剧《唐朝诡事录》。该剧由八个诡异离奇的案件组成,分别是长安红茶、石桥图、众生堂、黄梅杀、甘棠驿怪谈、鼍神社、人面花和参天楼。这八大奇案中,最让人感慨万分、故事曲折复杂的,恐怕非“鼍神社”莫属。
苏无名在橘县成功侦破了诡异的“众生堂”案件后,随即被调任宁湖担任司马一职。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前,行政区划主要是州(府)与县两个等级,而安史之乱后则演变为道、州(府)、县三级体制。在州一级,最高官员称为刺史,辅佐刺史的官员有别驾、长史、司马、录事参军事,以及负责具体事务的司功、司仓、司户、司兵、司田、司法和司士等六曹参军。当刺史空缺或由亲王兼任时,别驾、长史和司马便可以代理州府一切事务。以电视剧《唐朝诡事录》为例,宁湖刺史缺位期间,长史顾文彬和司马苏无名便代理州府大权。而司仓参军曾三揖,则负责粮食租税及仓库管理,类似现代地市级粮食局或税务局的主管。
这位看似年迈无用的司仓参军,竟是“鼍神案”背后的真正罪魁祸首。原来,曾三揖因为长相丑陋、身材矮小且出身贫寒,一直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。他极其勤奋,每次考试均名列榜首,但最终都未能被录取,主因正是他的外貌被主考官嘲笑,认为有损大唐的颜面,致使他无法获得晋升,最终只能困守宁湖终老。因而,曾三揖性格大变,伪装成“鼍神”,开始施展野心壮志。但随着权力的膨胀,他逐渐迷失自我,一旦有人胆敢挑战他的权威,便下令大肆屠戮,最终走上了不可挽回的深渊。
展开全文
事实上,曾三揖遭遇的“以貌取材”并非电视剧虚构,而是唐朝选官制度的真实写照。史料显示,唐朝官员的选拔,五品以上由皇帝亲自任命,六品以下则由吏部根据严格标准选拔。所有合格者都需到京城等待铨选,通过考核者方能授职,表现差者则被停职或滞留。
根据《新唐书·选举志》记载,唐朝选官标准包含四项:一是“身”,指体貌丰伟;二是“言”,指言辞辩证;三是“书”,即书写楷法遒美;四是“判”,指文理优长。因此,相貌丑陋的候选人往往直接被刷下。在唐朝历史上,因长相不佳而屡试不中者数不胜数,最为著名的便是诗人罗隐。
罗隐,原名罗横,自唐大中十三年开始,连续十二年参加进士考试,均无一中,史称“十上不弟”,其中一大原因正是其相貌丑陋。虽然如此,罗隐的诗文已享誉天下,粉丝众多。宰相郑畋的女儿对他的诗尤其喜爱,甚至暗自倾心。郑畋得知后,曾安排女儿隔帘暗中观望罗隐,结果从那以后,女儿竟再未读过罗隐的诗作。
可见,“以貌取人”在唐朝已成普遍现象。正是因为唐朝这种选官制度,像司仓参军曾三揖这样有志之士才会屡试不中,得不到应有的提拔。其实,不论是唐朝的官员选拔标准,还是汉代的辟举与征召,抑或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,都不过是封建官僚政治的产物。只要封建官僚体系未变,选材上的弊端就难以根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